一、课程基本信息
《可持续发展基础》是地理科学专业选修课程,获批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课程根据可持续发展系统论来组织内容结构,采用“大板块”、“小系统”的逻辑章节结构和“系统综论—要素分论—区域总论”的体系结构:首先,概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历史、内涵实质、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综述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其次,分别以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五要素,即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为五个专题,以基本理论为依据、以社会经济实践为线索,凝练专题主要内容,分析各个要素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中的地位,构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最后,以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进行总结。
此外,可持续发展基础课程还通过思政元素挖掘、课程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融合、专题研究训练教学、实时互动教学方法创新几个方面,为国家培养出既具有可持续发展先进知识和理念,又具备行星意识、生态意识、环境意识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高素质人才和负责任的“地球公民”,实现知识传授和德育培养相统一、地理教学与立德树人相统一、课堂与生活,课堂与思政紧密结合的教学目标。
“可持续发展基础”全课程共计32学时,2学分。
二、课程目标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解读和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和形成过程。正确认识不同流派、不同立场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问题的不同观点,培养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的科学精神。
2、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了解人类以及不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初步具备培养中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能力。
3、掌握可持续发展复杂巨系统以及各子系统相关的理基本理论、基本原理,能够识别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中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4、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学会查阅、综述和评价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文献,开展拓展性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管理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
5、能够积极参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研讨交流,养成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掌握沟通合作技能。
三、教学方法与创新
主要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精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重要概念,提高课堂讲授的效率,让学生熟知、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
2.案例教学,采用文本案例和视频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文献阅读和社会观察,发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利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学思维。
4.专题研讨,主要是以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五要素,即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为主题,结合当今世界及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凝练研讨专题,开展专题研讨,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并通过课堂展示来展现小组研究成果。然后,教师对学生的研究内容和汇报材料进行指导和点评,提出修改和完善建议,起到指导、补充、纠偏的作用。通过以上环节,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研讨交流和沟通表达能力。
同时,为了让课程思政教学贯穿于课前、课中与课后,教师创新开展了线上线下的实时互动教学方法。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更好地将线下的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视频教学、实践教学与线上的网络云课堂话题讨论、QQ课程学习交流群互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学习、兴趣发现和观点交流。期望借助现代信息手段破解时空距离限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音像资料进行思政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四、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6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40%,总分100分,促进学生从多个维度更好地掌握与提升知识和技能。
形成性评价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来源多样化,包括合作探究、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等;总结性评价为期末考试成绩,考核标准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方法,解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原因,提出应对方案。
五、课程团队与教学资源
课程团队:敖荣军、梅琳、张涛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教材使用:龚胜生,敖荣军.可持续发展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教学拓展资源:
(1)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
(2)牛文元.持续发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年.
(3)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4)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5)《可持续发展基础》课程云平台链接:
http://spoc.ccnu.edu.cn/teacherHomepage/teacherCourseCenter?siteId=ca4572e8f8fd11ebad0b000c2974f5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