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7日晚8时48分,学校离退休工作处何小红处长电话告知:景才瑞老先生在家仙逝了,并询问我是否有景先生的生平文字资料。惊悉景先生逝世的噩耗,心情万分悲痛。因湖北武汉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间,我无法前往景先生家中吊唁,只能通过电话联系其小儿子景高了,对景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
我于1978年3月进入原华中师范学院地理系求学时,就有幸认识了满头银发,且具有学者气度的景先生;大学毕业留校工作后,又和他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了几十年。在此期间,不仅在《第四纪地质》课程讲授及“野外地貌”专业实习的过程中,领略了景先生的渊博学识和科学精神,而且在工作与思想的交流中,聆听了他的许多教诲和人生格言。这些都是我人生财富的重要组织部分,为我后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几十年来,我一直与景才瑞先生同事,深感他是我敬重的前辈、爱戴的老师。景先生的人格、学养、精神等在9500app金沙集团(原地理系)广大师生中赢得了崇高威望和广泛尊敬。仅1977级、1981级、1990级、1995级的同学们都在各自的校友微信群中,以图文并茂方式对他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做人要豁达。这是景先生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我对这句话理解形成的最初印象是1980年6月。那时,正当他率领我们1977级同学在江西庐山开展地貌专业实习时候,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施雅风院士(当时称“学部委员”)也在庐山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施院士认为:庐山不可能存在第四纪冰川。这与景先生的学术观点针锋相对。然而,景先生却主动邀请施先生给我们作学术研究报告。尽管40年过去了,但我自今仍清晰地记得施先生当时作报告的情景。由于学术观点与景先生相左,他在学术研究报告开篇,就用了“笃学、笃信、笃志、笃情、笃厚”等5个关键词,并以此为基点,绕了一个“大弯”才切入报告的正题。施先生报告的中心观点是:庐山的海拔和地理纬度都不够高,冰川侵蚀地貌(冰斗、角峰、U型谷)和堆积地貌(终碛堤等)都不典型,不可能有第四纪冰川。事后,我曾小心翼翼地问过景先生,为何邀请与自己学术观点完全不同的学者作报告?景先生告诉我:学术就是要争论,做学问就是要善于听取不同的观点。做人也是如此,也要善于听取反对意见。从此,我慢慢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敢于和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这就是做人应有的豁达,一种博大的胸怀、洒脱的态度。
有得要有失。1990年初,时任湖北省地理学会暨武汉地理学会理事长的景先生约我谈话,主要内容是就“提议我兼任学会的秘书长”征询意见。我听后很犹豫,一是担心自己没能力干好;二是感觉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份外“活”。主观意愿不强,只是不好当面竭力拒绝。当时,景先生已从我的言谈与表情中看出“端倪”,但他不仅没有责备,反而真诚地劝慰我:有失才有得。你兼任学会秘书长,失去的是时间和精力,得到的却是广交了朋友,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在景先生的教诲下,我欣然接受了他的提议,任了一届秘书长。在此期间,我借助学会工作平台,有机会与省、市科协领导以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地理学会会员进行了较广泛的接触和较深入的交流。几年的工作实践,我既广交了同仁,又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真可谓受益匪浅。
办事要勤俭。在与景先生打交道的几十年中,他的勤俭作风、奋斗精神等在我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兼任地理学会秘书长期间,他总是告诫我,要勤俭办一切事情。地理学会的活动经费太少,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不该用的一分不用。平时,他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也很严格,从不奢华,从不浪费一粒米、一张纸。记得1991年暑期,我陪同他一道带领地理学会会员到福建武夷山等地考察。那时,他已是67岁的老人了,却仍然和我们同吃简单的饭,同住简单的房,但对工作却一丝不苟。在那个生活条件较差的年代,我们年轻人都觉得当地条件太差,生活太苦,觉得身体受不了。但在景先生的精神感召下,我们勠力同心,克服了诸多困难,顺利完成了福建武夷山考察任务,满意而归。
为师要爱生。景先生常讲:关爱学生是教师的本分。1982-1998年,我在华中师范大学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时常就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有关教育问题,或向景先生请益,或与景先生探讨。他总是有问必答,有话必谈。景先生在职时,常应邀为在校大学生作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报告和学习方法探讨专题讲座。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深入基层,参加大学生的各类活动,用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即使在他离休后,也继续给青年大学生作报告,宣传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爱国主义思想,赢得了青年大学生广泛赞许,并被湖北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在校大学生或毕业校友回校举行相关活动,他只要接到邀请,从不推辞,即使有困难,也会克服出席。如2019年6月,95岁高龄的景先生,还应邀参加了1989届校友毕业30周年的庆典活动。可以说,他一生都不曾放过任何一次与青年大学生接触与交往的重要机会。因为他心里装着学生,始终把“关爱学生,培养他们成长成才”作为自己毕生坚守的职责。
景老先生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他乐观大度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爱生如子的教育情怀和敦实厚重的学术成就都是留给我们的不朽财富,必将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向三久(9500app金沙集团原党总支书记,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副校长)
2020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