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龚胜生,男,1965年10月生,汉族,湖南省涟源市人,为民进会员、中共党员,1992年6月参加工作,现为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现任职务:华中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9500app金沙集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理学科组会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多省基金项目和奖励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健康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地理学会暨武汉市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地理研究》杂志编委、《热带地理》杂志编委。曾任第三(2002-2007)、四(2007-2012)、五届(2012-2017)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第九湖北省政协常委(2002-2007),第十届(2007-2012)湖北省政协常委暨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二届(2013-2018)湖北省人大常委暨城乡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委员会委员,第五(2007-2012)、六届(2012-2017)民进湖北省委会副主委,第十三届(2013-2018)民进中央委员。现任第十三届(2018-2023)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四届(2018-2023)民进中央委员暨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第七届(2017-2022)民进湖北省委会副主委。
主要研究领域: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健康地理序学、可持续发展
研究生招生:
类别 |
专业 |
方向一 |
方向二 |
博士 |
人文地理学 |
环境变迁 |
可持续发展 |
硕士 |
人文地理学 |
历史地理学 |
可持续发展 |
二、学习经历
1982年9月-1986年7月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生,毕业获理学(地理学)学士学位,指导教师:何业恒教授;
1986年9月-1989年7月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所硕士生,毕业获史学(历史地理学)硕士学位,指导教师:史念海教授;
1989年9月-1992年6月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所博士生,毕业获史学(历史地理学)博士学位,指导教师:史念海教授;
2000年6月-2001年6月 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地理系博士后(医学地理学)学习,合作导师:国家地理联合会(IGU)医学地理委员会主席Mark Rosenberg教授。
三、工作经历
1992年7月-1994年11月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讲师,人文地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94年12月-1997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旅游学院,副教授,资源环境系主任。
1997年7月-2003年2月 华中师范大学旅游学院/9500app金沙集团,教授,地理系主任。
2003年3月-2004年5月 9500app金沙集团,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理系主任。
2004年6月-2008年9月 9500app金沙集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管实验设备副院长。期间:2004年6月-2005年6月在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人民政府挂职锻炼,任副区长。
2008年10月-2014年10月 9500app金沙集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管教学副院长。期间:2009年10月-2013年10月 华中师范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挂);2008年7月聘为三级教授;2012年7月聘为二级教授。
2015年6月—至今 9500app金沙集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四、学术成果获奖
编号
|
获奖时间 |
成 果 名 称 |
授奖部门、奖励名称、获奖等级 |
排名 |
18 |
2014.03 |
完善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的建议 |
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发展奖三等奖 |
第一 |
17 |
2013.03 |
师范大学地理本科生时间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
第一 |
16 |
2013.03 |
关于用A型城镇化骨架进行区域整合促进我省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
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发展奖三等奖 |
第一 |
15 |
2011.03 |
鄂西圈旅游发展要着力打造“山水人文”四大品牌 |
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发展奖三等奖 |
第一 |
14 |
2007.07 |
关于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对策建议 |
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奖三等奖 |
独立 |
13 |
2004.08 |
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 |
谭其骧禹贡基金会颁:谭其骧禹贡基金第三届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著一等奖 |
独立 |
12 |
2001.06 |
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
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
独立 |
11 |
2000.08 |
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
谭其骧禹贡基金会颁:谭其骧禹贡基金第二届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著作二等奖 |
独立 |
10 |
1999.11 |
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协调 |
中国人口学会国家人口培训中心颁发:第二届全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
独立 |
9 |
1998.03 |
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 |
霍英东高等教育基金会颁:霍英东青年教师(研究类)三等奖 |
独立 |
8 |
1997.12 |
跨世纪的举措—湖北大城市研究 |
中国发展研究奖评审委员会颁:中国发展研究奖二等奖 |
第四 |
7 |
1997.03 |
典型城乡区域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历史地理考察 |
国家教委颁: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
独立 |
6 |
1996.02 |
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 |
谭其骧禹贡基金会颁:谭其骧禹贡基金首届优秀青年学术论文二等奖 |
独立 |
5 |
1996.05 |
长江中游沿岸地区生产力布局研究 |
湖北省人民政府颁: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第二 |
4 |
1995.09 |
论“湖广熟,天下足”谚语的流传过程、实质表现及其所反映的人地关系的嬗变 |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颁:一九九四年度中青年农史论文征文优秀奖 |
独立 |
3 |
1995.10 |
两湖平原城镇发展空间过程研究 |
中国地理学会颁:第五届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优秀学术论一等奖 |
独立 |
2 |
1994.06 |
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
李四光学术思想研究会颁:李四光学术思想研究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
独立 |
1 |
1994.10 |
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 |
湖北省科委、科协、人事厅颁:湖北省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
独立 |
人才奖励与荣誉
|
编号 |
获奖时间 |
奖励或荣誉名称 |
授奖部门 |
10 |
2013.10 |
第二届华中师范大学精诚教学奖 |
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 |
9 |
2004.04 |
湖北省十佳杰出青年提名奖 |
省组织部、宣传部、团省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青年联合会 |
8 |
2004.09 |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 |
7 |
2003.07 |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6 |
1999.05 |
华中师范大学优秀青年 |
华中师范大学组织部、人事处、工会 |
5 |
1998.10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4 |
1998.10 |
第二届武汉优秀科技青年创业奖 |
武汉市团委、组织部、科委、人事局、青年联合会 |
3 |
1998.09 |
湖北省优秀教师 |
湖北省教委、人事厅、教育工会、教育奖励基金会 |
2 |
1997.12 |
第四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 |
中国地理学会 |
1 |
1997.10 |
第三届湖北青年科技奖 |
湖北省科协、人事厅、组织部 |
五、主持重要课题
序号 |
课题来源 |
课题名称 |
经费 (万元) |
起 讫 时 间 |
21 |
湖北省创新群体项目 |
湖北省水土环境变化与公众健康响应 |
30.0 |
2017-2018 |
20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群体项目 |
“美丽中国”建设的区域战略研究 |
20.0 |
2018-2019 |
19 |
武穴市政府招标项目 |
武穴市仙姑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
58.0 |
2018 |
18 |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中国三千疫灾史料汇编 |
30.0 |
2017 |
17 |
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 |
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研究 |
10.0 |
2015-2016 |
16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
《中国疫灾历史地图集》的研究与编制 |
140 |
2013-2016 |
15 |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择优资助项目 |
中国疫灾时空规律及其环境机理研究 |
2.0 |
2012-2012 |
1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960-1911年间中国疫灾时空规律及其环境机理研究 |
70.0 |
2012-2015 |
13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中国古代传染病流行地理规律与历史影响的综合研究 |
25.0 |
2012-2014 |
12 |
湖北省政府智力采购招标项目 |
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湘鄂赣三省合作机制研究 |
3.0 |
2012-2013 |
11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
三峡地区聚落变迁与环境效应研究 |
5.0 |
2010 |
10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
民国时期疫灾流行与公共卫生意识的变迁 |
10.0 |
2009-2011 |
9 |
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外国专家项目 |
长江流域环境与健康 |
2.5 |
2009 |
8 |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
中国古代战争与瘟疫的时空耦合及其社会生态研究 |
7.0 |
2008-2010 |
7 |
武汉市洪山区政府委托项目 |
洪山区左岭镇新农村规划 |
14.0 |
2007-2008 |
6 |
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项目 |
我国历代疫病的时空分布规律与地理环境研究 |
20.0 |
2005-2006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0年来长江流域瘟疫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
30.0 |
2005-2007 |
4 |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择优资助项目 |
湖北省瘟疫灾害流行规律及其防治战略:历史、现状与未来 |
2.0 |
2004-2005 |
3 |
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留学归国项目 |
西部大开发的公众健康安全问题研究 |
2.5 |
2003-2004 |
2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中国古代疫灾流行规律及其经济社会危害研究 |
1.7 |
1997-1999 |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二千年来长江流域主要环境疾病分布变迁规律研究 |
7.0 |
1995-1997 |
六、出版著作与教材
序号 |
时间 |
专著及教材名称 |
发表刊物及出版社 |
角色 |
10 |
2018 |
《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共5卷) |
齐鲁出版社 |
主编 |
9 |
2018 |
《天人集:可持续发展论集》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独著 |
8 |
2015 |
《三峡湖北库区文物复建区旅游价值评估》 |
科学出版社 |
主编 |
7 |
2015 |
《湖北可持续发展论丛》(共4辑)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主编 |
6 |
1999 |
《天人集:历史地理学论集》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独著 |
5 |
1999 |
《可持续发展基础》 |
科学出版社 |
主编 |
4 |
1998 |
《古老文明的首都北京》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合著 |
3 |
1996 |
《湖北大城市研究》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合著 |
2 |
1996 |
《中国地理》(教材) |
高等教育出版社(简体版) 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繁体版) |
编著 |
1 |
1996 |
《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独著 |
七、发表的重要论文
序号 |
年度 |
论文名称 |
发表刊物 |
排名 |
90 |
2017 |
清代山西地区疫灾时空分布研究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6期 |
第一 |
89 |
2017 |
山西省古村落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研究 |
《地理科学》第4期 |
第一 |
88 |
2016 |
湖北省百岁人口分布与长寿区自然环境背景 |
《热带地理》第5期 |
第一 |
87 |
2016 |
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的系统论思考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3期 |
独著 |
86 |
2016 |
我是怎样申报基金课题的 |
《科技导报》第1期 |
独著 |
85 |
2015 |
高校是统战工作不可忽视的支点 |
《团结报》11月5日;《四川统一战线》12月15日全文转载 |
独著 |
84 |
2015 |
1990—2010年安徽省人口长寿水平的时空变化 |
《地域研究与开发》第4期 |
独著 |
83 |
2015 |
中国区域人口流动能力测度及其应用研究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第5期 |
第一 |
82 |
2015 |
创新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 |
《政策》2015年7期 |
第一 |
81 |
2015 |
1982-2010年湖北省人口分布格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5期 |
第一 |
80 |
2015 |
元朝疫灾地理研究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5年2期 |
第一 |
79 |
2015 |
南宋时期疫灾地理研究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5年1期 |
第一 |
78 |
2015 |
1990—2010年安徽省人口长寿水平的时空变化 |
《地域研究与开发》第4期 |
第一 |
77 |
2014 |
湖北武陵山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9期 |
第一 |
76 |
2014 |
明代江南地区的疫灾地理 |
《地理研究》第8期 |
第一 |
75 |
2014 |
非政府组织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若干思考 |
《湖北社会科学》第2期 |
第一 |
74 |
2014 |
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研究 |
《中国软科学》第1期 |
第一 |
73 |
2013 |
三峡地区城市与河流关系的时空演化研究 |
《地理学报》第12期 |
第一 |
72 |
2013 |
中国野生人参产地的分布变迁研究 |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杂志》第8期 |
第一 |
71 |
2013 |
中国癌症村的时空分布变迁研究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9期 |
第一 |
70 |
2013 |
1981~2010年间的国际历史地理学研究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辑 |
第一 |
69 |
2012 |
《山海经》的医学地理学价值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第3期 |
第一 |
68 |
2012 |
湖北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应对机制 |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1期 |
第一 |
67 |
2011 |
湖北省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与空间意象 |
《地理学报》2011年第8期 |
第一 |
66 |
2011 |
北宋时期疫灾地理研究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地理》2012年2期全文转载 |
第一 |
65 |
2011 |
加强我省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 |
世纪行2011年4期 |
独著 |
64 |
2011 |
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要努力提高四种能力 |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3期 |
独著 |
63 |
2010 |
先秦两汉时期疫灾地理研究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3期 |
第一 |
62 |
2010 |
用A型城镇化骨架进行区域整合,促进我省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
《世纪行》第4期 |
独著 |
61 |
2010 |
论校园旅游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第2期 |
第一 |
60 |
2009 |
关于加强武汉城市圈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 |
《世纪行》第9期 |
独著 |
59 |
2008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法宝 |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1期,《中国政治》全文转载 |
独著 |
58 |
2007 |
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第3期 |
第一 |
57 |
2007 |
究关中天人之际,穷西安古今之变 |
《地理研究》2007年第4期 |
独著 |
56 |
2007 |
中国古代游记中的环境伦理学思想 |
《旅游学刊》2007年第3期 |
第一 |
55 |
2007 |
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3期第5-16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史》2007年6期全文转载 |
独著 |
54 |
2006 |
湘阴氏族移民地理研究(121-1735年) |
《地理研究》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地理》全文转载 |
独著 |
53 |
2006 |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工作 |
《咨询与决策》第6期43页。 |
独著 |
52 |
2006 |
20世纪国外历史瘟疫灾害研究概述 |
《史念海教授纪念文集001》,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116-126。 |
独著 |
51 |
2005 |
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要素与功能,需求与限制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3期 |
第一 |
50 |
2005 |
西部大开发的公众健康安全 |
《西北人口》2005年 |
第一 |
49 |
2005 |
论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第3期第109-121 |
第一 |
48 |
2004 |
隋唐五代时期的疫灾 |
《暨南史学》第3辑 |
独著 |
47 |
2003 |
“非典” 流行的地球伦理学思考 |
《走出困扰——“非典” 引发的人文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
独著 |
46 |
2003 |
湖北瘟疫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770BC-AD1911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3期 |
独著 |
45 |
2003 |
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 |
《地理学报》2003年6期870-878页 |
独著 |
44 |
2003 |
关于加快武汉市城市圈建设的对策建议 |
《咨询与决策》2003年3期19页 |
独著 |
43 |
2002 |
江汉-洞庭湖平原湿地的历史变迁与可持续利用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6期569-574页;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03年3期全文转载 |
独著 |
42 |
2002 |
旅游犯罪学:定义、领域、方法与意义 |
《旅游学刊》第2期15-21页 |
第一 |
41 |
2002 |
两湖平原湿地历史变迁与湿地保护对策 |
民进中央议政调研部《对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思考》,北京:开明出版社,2002年,228-242页 |
独著 |
40 |
2000 |
长江中游洪灾的历史地理考察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第4期485-488页 |
独著 |
39 |
2000 |
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的协调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第1期5-13页; 《人口研究》第24卷增刊46-52页;《中国地理》全文转载 |
独著 |
38 |
1999 |
大自然的报复—1998长江大洪水的历史反思 |
中国民主促进会议政调研部《对长江防洪体系建设的思考》,北京:开明出版社,163-172页。 |
独著 |
37 |
1999 |
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三大关系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第4期596-604页 |
独著 |
36 |
1999 |
2000年来中国地甲病的地理分布变迁 |
《地理学报》第4期335-346页 |
独著 |
35 |
1999 |
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原则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第1期1-6页;《中国地理》全文转载 |
独著 |
34 |
1998 |
历史医学地理学刍议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4期;《世界地理》全文转载 |
独著 |
33 |
1998 |
川渝地区百岁老人地理分布及其长寿区的形成原因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第4期498-503页 |
独著 |
32 |
1997 |
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区际关系协调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第3期1-6页,《中国地理》第10期59-64页全文转载 |
独著 |
31 |
1997 |
中国古代长寿点区的地理分布及其环境背景的初步研究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3期227-251页;《中国地理》全文转载 |
独著 |
30 |
1996 |
两湖平原城镇发展空间过程研究 |
《地理学报》第6期489-500页 |
独著 |
29 |
1996 |
中国宋代以前矿泉的地理分布及其开发利用 |
《自然科学史研究》第6期343-352页;《中国地理》全文转载 |
独著 |
28 |
1996 |
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疟疾地理研究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489-494页 |
独著 |
27 |
1996 |
从米价长期变化看清代两湖农业经济的发展 |
《中国经济史研究》第2期80-87页。 《明清史》全文转载;《经济史》全文转载 |
独著 |
26 |
1995 |
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的医学地理学思想 |
《中国历史地理丛》第3期163-180页 《先秦秦汉史》全文转载;《中国地理》全文转载 |
独著 |
25 |
1995 |
18世纪两湖粮价的时空特征研究 |
《中国农史》第1期48-59页 《经济史》第3期112-123页全文转载 |
独著 |
24 |
1995 |
论“湖广熟,天下足” |
《农业考古》第1期130-140页 |
独著 |
23 |
1995 |
清晚期两湖地区纤维作物的种植与分布 |
《古今农业》第1期23-31页 |
独著 |
22 |
1995 |
元明清时期北京城燃料消耗供销系统研究 |
《中国历史地理丛》第1期141-160页 |
独著 |
21 |
1995 |
历史气候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
《中国历史地理丛》第2期63-88页 |
独著 |
220 |
1994 |
禹贡中的秦岭淮河地理界线 |
《湖北大学学报》第6期93-97页;《中国地理》1995年第2期104-108页全文转载 |
独著 |
19 |
1994 |
历史时期南阳盆地的水路交通 |
《南都学坛》第1期63-68页 |
独著 |
18 |
1994 |
试论我国“天下之中”的历史源流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93-97页 |
独著 |
17 |
1994 |
明清之际湘鄂赣地区耕地结构及其梯度分布研究 |
《中国农史》第2期19-31页 |
独著 |
16 |
1993 |
中国古代房室养生术--来自自然的启迪 |
《自然杂志》第6期26-28页 |
独著 |
15 |
1993 |
我国历史上的“天下之中” |
《地理知识》第6期6-7页 |
独著 |
14 |
1993 |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发展的时空差异研究 |
《中国历史地理丛》第4期109-145页 |
独著 |
13 |
1993 |
《禹贡》地理学价值新论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第4期540-45页 |
独著 |
12 |
1993 |
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 |
《地理学报》第4期304-316页 |
独著 |
11 |
1993 |
长江中游沿岸地区交通运输业布局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专辑43-62页 |
独著 |
10 |
1993 |
长江中游沿岸地区旅游业建设与布局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专辑69-77页 |
独著 |
9 |
1993 |
长江中游沿岸地区信息业建设与布局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专辑63-68页 |
独著 |
8 |
1993 |
清代两湖的玉米和甘薯 |
《中国农史》第3期47-57页 |
独著 |
7 |
1993 |
清代两湖地区茶、烟的种植与分布 |
《古今农业》第3期17-22页 |
独著 |
6 |
1993 |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压力下的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策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期69-94页 |
独著 |
5 |
1992 |
明代湖广布政司田亩考实 |
《中国农史》第3期23-29页;《经济史》第11期41-47页全文转载 |
独著 |
4 |
1992 |
汉魏京都赋的自然地理学价值 |
《中国科技史料》第3期18-28页 |
独著 |
3 |
1991 |
唐长安城薪炭供销的初步研究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3期137-153页 |
独著 |
2 |
1991 |
唐代南阳地区驿道考述 |
《陕西师大学报》第3期87-93页 |
独著 |
1 |
1991 |
汉唐时期南阳地区农业地理研究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2期89-109页 |
独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