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任景苗)12月23日晚上8时,“城镇化发展与居民健康促进”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学术沙龙之“大骨节病流行区土壤硒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讲座在我校10号楼南楼9500app金沙集团607会议室举行。9500app金沙集团地理科学系讲师、博士王婧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此次报告由我院张涛老师主持,多名老师和研究生到场聆听。
王婧博士首先介绍了自己的主要项目经历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随后,她分别从研究背景、数据来源、主要结果、结论与展望四个方面为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王婧博士从大骨节病的概念大骨节病的体征和症状入手,介绍了硒与健康的关系以及硒的分布。她强调,食物中的硒主要来源于植物并最终来源于土壤,因此,硒在土壤中分布格局变化可能直接影响人类硒营养健康。在研究背景的介绍中,王婧博士指出,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煤炭燃烧、农用肥料施用的指数式增长均可能影响土壤的-植物系统硒的含量与分布,进而使我国环境硒的地理景观格局发生变化。随后,王婧博士从硒含量数据、气候变量数据和煤炭消费量和农用磷肥施用量数据详细介绍了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和涉及到的主要研究方法,她指出,文献筛选和录入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与此同时,要综合利用文献统计分析方法、试验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其他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接着,王婧博士从文献纳入结果和总体特征、土壤硒的空间分布、土壤硒分布的时空变化、降水和SPEI的时空变化、气候因子与土壤硒变化的空间相关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六个方面介绍了研究的主要结果。她指出,燃煤活动、农业活动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对土壤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讲座最后,王婧博士对结论与展望部分做了总结,并介绍了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硒环境的健康损失评估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
在提问互动环节,现场老师和同学们就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获取、在研究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王婧博士一一耐心解答。讲座最后,张涛博士进行了总结,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王婧,9500app金沙集团地理科学系讲师,承担本科生《医学地理学》、《环境与健康》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18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环境地理与人类健康,主要从事化学地理、医学地理和环境健康的研究与评价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及其他相关科研项目10余项。在《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Nutrition Journal》、《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 Pharmacolo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New Phytologist》和《地理研究》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