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15日两天,2021级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185名学生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沿邓村——白马洞和远安洞沟——鸣凤山——天上天公墓进一步认识地理现象,了解地质作用过程,学习当地植被和土壤特征,考察岩溶地貌、丹霞地貌景观。
图为邓村土壤采样
11月14日,师生前往邓村、白马洞开展野外实习。在邓村,同学们观察了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的岩石节理。在李硕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在黄陵背斜核部观察到了共轭剪节理和球状风化后形成的“石蛋”。在道路的另一侧,学生仔细辨别闪长岩和嵌入其中的石英脉体,在岩壁上追索花岗岩细晶岩脉的踪迹,并测量了岩脉的产状。李溪然老师站在茶树梯田前,讲解了邓村茶叶种植的相关知识。
图为李硕老师讲解闪长岩的组成矿物
在易军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修整了山地黄棕壤的土壤剖面,并划分了土壤发生层次,测量了土壤的质地、结构、含水量等理化性质。随后,师生一同前往白马洞进行岩溶地貌的实地观察,同学们在白马洞中观察到石笋、石柱等典型岩溶地貌,并绘制白马洞的平面地图,记录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景观。
图为易军老师点评学生的土壤剖面分层结果
11月15日的野外实习始于学习洞沟的剪刀峡。伍铁牛老师讲解了此地河谷的特征,两岸陡峭,是典型的V形谷,其形状像极了剪刀,故名剪刀峡。
图为伍铁牛老师介绍鸣凤山的常见植物
随后,师生来到鸣凤山景区。这里是远安县内具有代表性的丹霞地貌景观之一,站在高处,学生更加体会到其“顶平、身陡、麓缓”的特点。在天上天公墓附近,学生看到沮河在盆地内部自由发育成曲流蜿蜒而过,在凸岸沉积了肥沃的土壤,形成的大片良田和宜居的土地,其背后可以看到两级夷平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1月14-15日两天的实习不仅是对同学们地理实践能力的考察,更是对体力与毅力的双重考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课本里面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筑好基石。
审读人:伍铁牛、黄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