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3日下午,湖北省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第二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9500app金沙集团609会议室召开。示范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专家委员、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梅伏生副处长以及示范中心相关老师到会。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刘耀林教授和我院的谢双玉教授共同主持会议。
会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示范中心主任谢双玉教授主持。谢双玉教授介绍了与会嘉宾后,示范中心依托的9500app金沙集团书记吴成峡致欢迎辞并讲话,他简要介绍了示范中心的发展历程、基本情况,并表示学院十分重视示范中心和实验室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对与会专家和领导的莅临指导表示衷心感谢。
会议现场
会议第二阶段由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刘耀林教授主持。首先,谢双玉教授代表中心,从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人才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信息化建设、实验室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示范中心大事记、存在问题及对策等6个方面汇报了中心2022年的工作情况和主要成效。而后,教师代表张雪松教授和易军副教授分别汇报了《测量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土壤水文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谢双玉教授做汇报
张雪松教授做汇报
易军副教授做汇报
在合影留念、参观实验室后,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们对示范中心2022年的工作进行了评议和指导。首先,专家们都对示范中心在2022年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表示高度认可,对示范中心改造后焕然一新的面貌和布局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为中心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委员会专家参观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宋小青教授建议,示范中心应利用建构起来的实验空间和设备等拓展功能,促进科教融合、院校联合,采用项目制或研讨制等形式,面向各校学生和教师开展交流与合作;他还指出,人文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应充分利用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对人口迁移、区域分异和演化进行虚拟仿真模拟,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而自然地理分析过程与模拟应针对以土壤为载体的自然综合体,依托野外观测站,建立从定点观测——室内分析——虚拟仿真模拟的实验教学体系。武汉市规划院的涂胜杰副总规划师强调,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既要有适用性,也要具通用性;为了增强适用性,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现实发展需求;为了增强通用性,人才培养需要跨界融合,培养学生更具有跨界、跨学科的素养。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张亮研究员指出,野外观测研究站是国家基础创新平台,也是重要实验示范实习基地,各部门都很重视其建设,因此,他建议示范中心进一步加大江汉平原野外观测研究站的建设,既要有近期建设和发展目标,也要有长远规划,而且要积极争取湖北省相关部门的支持;他还指出,野外观测研究站的命名不仅要突出区域特色,还要体现学科属性甚至主要研究内容,并认为示范中心在江汉平原野外观测研究站所做的农田生态系统研究是有前景的发展方向。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李朝霞教授建议示范中心加大力度打造具有特色的水土保持实验教学平台。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的栾晓帆教授认为,示范中心应保持在人文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方面的优势,加强中部人文地理尤其城镇化方面的研究,争取理论突破,并将其应用于规划技能的培养。最后,刘耀林教授指出,学校支持示范中心建设的空间还很大,示范中心加强建设的上升空间也很大;他建议:第一,加强实习基地(含野外观测研究站)的建设,突出和彰显区域特点,建立起观测网,利用高校人力资源充足的优势,积累数据,共享数据,揭示区域自然、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的规律,树立唯一性,开展比较研究,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第二,注重标志性成果的培育,谋划更高层面的发展,要有组织地、举全力地谋划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围绕学科评估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支持教学项目、教学论文、学生竞赛、学生国际交流、国家精品课程、教材等的建设;第三,有意识地培养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第四,组织国际化野外实习,因为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提升学校、示范中心核心竞争力、扩大影响的需要。可见,专家们的建议为示范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更新的方向,提供了更好的措施;这有助于示范中心进一步明确方向,进一步凝练特色,进一步提升水平。
中国地质大学宋小青教授发言
武汉市规划院涂胜杰副总规划师发言
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亮研究员发言
华中农业大学李朝霞教授发言
武汉大学栾晓帆教授发言
武汉大学刘耀林院士发言
在回应专家们的指导和建议时,梅伏生副处长也强调示范中心要凝练特色,可以考虑突出师范特色,同时突出地理区域特色和野外实验特点;谢双玉教授表示,示范中心将全力加强室内实验空间的建设和利用,加强野外观测研究站的建设,建设出我们的特色,同时,加强金沙集团9500APP最新版的建设,产出标志性的成果,探索国际化野外实习的组织。
梅伏生副处长发言